
只是一個瀏覽器嗎?
Chrome是個完整現代的瀏覽器。除了Google在他的介紹漫畫中提到種種對瀏覽器開發技術的提昇外,第一次使用的感覺是他速度比Firefox、IE及Opera都來得快。而其簡潔乾淨的使用者者介面也宣示著上網只需專注於網頁內容,而非瀏覽器邊框中的按鈕及連結佔據珍貴的螢幕空間,妨礙上網的樂趣。加上Google的品牌,這瀏覽器名氣也許很快就會超越Firefox。也許還可以讓大眾了解到網路其實不只是IE,不過這點或許期望過高。
那除了當作一個擁有佔據市場龐大潛力的瀏覽器外,他還有什麼意圖。Google成功的推出一個完整、快速且實用的瀏覽器,但嚴格來說他沒有太多新意。不過這瀏覽器並不單純,他是稍微進化的瀏覽器,有如已經長了羽毛的恐龍。「建立應用程式捷徑」功能透露了些網路的未來。
帶領網際網路進入另一個階段

另一階段?是Web 3.0嗎?我也不知道,因為Web 2.0是什麼我也不清楚。我們先來談談「多功能網際網路應用程式」(RIA, 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瀏覽器與HTML的設計原本是為了簡單的文件呈現所設計的,所以有「網頁」這個稱呼。所有的內容是以一頁一頁的文件呈現,這在學術及新聞機構可說是非常適合,不過當網頁提供網路信箱(Gmail)或是行事曆(Google Calendar)功能時事情就變的有點詭譎了。網際網路的歷史是一次又一次將更多功能加到或整合至HTML中以符合設計師及大眾的需求,不過瀏覽器的設計似乎沒有太大的變革。在這些改變網際網路用法的嘗試中有Adobe從Flash、Flex到AIR,微軟的Silverlight,還有被大部分人遺忘的Java Applet,當然還有由Gmail帶出名的AJAX技術。簡單的說「多功能網際網路應用程式」可說是使用介面靈活豐富的網際網路程式。如果較嚴格的定義,就是「擁有網際網路相關功能且使用時程式反應快速有如已安裝於電腦的應用程式般」。網路上最有名此類型的程式就是Gmail了,但卻需要在古老的瀏覽器上使用,號稱「應用程式」似乎有點過度。而Adobe AIR是把網路程式脫離瀏覽器讓他成為電腦中獨立的程式,但AIR普及率太低且開發門檻偏高。目前RIA的狀況可說是無頭蒼蠅胡亂嘗試,試圖找出一個能夠普及的方向。

Google對此無頭蒼蠅指點的方向就是這小小的功能「建立應用程式捷徑」。此功能將正開啟的網站連結設定到「桌面」、「開始功能表」或是「快速啟動列」。這並不是什麼新功能,IE至少於Windows 98時代就提供了「建立捷徑」到桌面的功能,而如果要送到「開始功能表」及「快速啟動列」只需將捷徑另行拖拉至他所屬的位置。不過Chrome在這功能上又更勝一籌。第一點,一般使用者是不會將捷徑拖拉到「開始功能表」或「快速啟動列」,而Chrome可直接將捷徑建立於該處,當連結出現在這些地方時,他無形中升格為已安裝的程式。第二點,當連結被開啟時,不會是由預設的瀏覽器開啟而是由Chrome開啟,並且只顯示出一個很簡單的視窗,沒有網址列也沒有多餘的按鈕。
瀏覽器消失了

歡迎來到網路新紀元!